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攝影意境

  新聞攝影是以視覺形象表現的形式來載荷信息的,是對現實存在的視覺映現,因而具有審美的視覺形象表現性。王國維認為:「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區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於理想故也。」這就是說,意境不管是創造的還是寫實其根本是來自於客觀事物,都是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對兩者的區分是很難的。王國維又認為自然事物之間的關係是:「自然中之物,互相關係,互相限制。」進一步的闡述了寫實家也是理想家,「然其寫之於文學中也,也遺其關係、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闡述他們之間存在著辯證的關係, 「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這就闡明了任何意境的創造,都必須遵照自然真實性的法則。而遵守真實性的原則是新聞攝影的本質特徵。因此,新聞攝影意境是從真實的寫實映現中蘊含了人類對理想的追求,這蘊含的審美理想範疇是范廣的,它包含了人類對真、善、美追求整體的思維意識。因而意境在新聞攝影中應當屬於一種高級的審美效果體現形態。這種意境形態的呈現,能使大眾即快速體驗到新聞攝影作品的審美愉悅,又解讀到了人類對理想的追求,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意境在新聞攝影體現的另一個顯著突出的特徵,就是含有重要內涵而又高度概括的標題與說明,它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對大眾解讀新聞攝影作品蘊含著的信息,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這種作用是直接的、快速的、深層的、理解的。因此,把意境納入新聞攝影形式的表現體系,是對新聞攝影審美表現形式的豐富與擴展,使新聞攝影具有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表現形態。可以說,在新聞攝影表現中新聞攝影意境之美,是體現人類審美追求的整體之美。這將對新聞攝影佳作的產生走向世界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新聞攝影意境,是新聞攝影者在新聞攝影拍攝時對自然情感的體驗所產生的真實情感相融合而產生的表現形態。王國維對真實的情感描述是借用了尼采的話:「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因此,「故能寫真景物、真喜怒哀樂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可見王國維把意境歸為對真實情感呈現的範疇,這是對意境實質的闡述。因而新聞攝影意境就具有了真實性的新穎特性、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徵、虛實相生結構特徵、韻味無窮的審美特徵。

  對新聞攝影意境的體現,可以通過一幅作品來體驗一下意境表現的魅力。《皇家的玩笑》這幅作品是美國唐.賴普卡拍攝。儘管他不懂東方意境的涵義,但我們用意境的理念來審視作品時,卻發現在他的作品裡卻體現了意境的特徵,這也許是東西方在藝術表現上的共性吧。這幅作品是在1983年9月,美國總統裡根訪問英國時拍攝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歡迎的場面。攝影者沒有按著一般的傳統規律拍攝,而是尋求新的視覺角度。當女王伊麗莎白表情嚴肅、莊重的在致歡迎詞時,而美國總統裡根卻在開玩笑,這一瞬間時刻被唐.賴普卡拍到。從而創造出了一種情景交融,意與境渾,虛與實、情感對比的生動畫面,表現出新聞攝影意境之美:真、景、情、人融為一體,達到了新聞攝影的新視覺,體現了新聞攝影意境的真實與新穎性。至於在圖片中所蘊含意義,可能不同的人理解會產生不同的聯想結果,這也是藝術表現的魅力所在。

  在中國新聞攝影作品意境的體現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傳統文化作品意境的啟發和影響。特別是新聞攝影者,從孩提時代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及藝術的熏陶,更是從唐詩宋詞的優美意境中得到的熏陶和感染,這對新聞攝影都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許多新聞攝影所體現的標題,直接借用古代詩詞、成語的優美詞句,來突出其新聞攝影作品的節奏美和意蘊美。增強其吸引力和藝術感染力。顯然,中國大眾的接受心裡也具有中國傳統藝術熏陶的審美心裡特徵,這些都和新聞攝影者具有同樣的審美經驗,從而形成了同步的審美信息溝通效應。因此,意境具有這種等同的審美特點。意境的民族性、文化的融合性,反映在新聞攝影者的意境體現上,往往是自覺的溢出。然而,要體現出大眾求新求異審美心理需求的新聞攝影圖片,還需要立意新、角度新、視覺新等因素。

  新聞攝影意境美,更能體現出深層的「心靈之美」,情深景真,境界開闊,富有深意。從另一方面來看,新聞攝影技術與藝術的融合,也為新聞攝影意境的呈現提供了客觀條件。詩詞入題也是新聞攝影意境產生的藝術條件。新聞攝影意境的表現已成為新聞攝影審美實踐中的一個現實存在、一種審美追求。因此,在新聞攝影美學理論中,對意境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是蘊含新聞攝影審美效果的重要方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