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職場中這些小聰明耍不得

楊修(公元175-219年),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作為曹氏集團的謀士幕僚,是三國的悲劇人物。他出身世家,才思敏捷,一度深得曹操的器重,卻最終以罪被誅,表面上是恃才傲物招人妒,實際上是自作聰明惹的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大肆描繪和渲染此事,以貶斥曹操的忌才和殘忍。其實,除卻與曹操的矛盾外,楊修的小聰明綜合症給他埋下了人生悲劇的禍根。

  什麼是小聰明綜合症

  小聰明指特有的具體能力,常常表現得聰明伶俐,能言善道,機靈敏捷,善於偽裝,善於演戲,隨機應變等,但是愛耍小聰明的人由於習慣於糾結瑣碎細緻的事務,而缺乏綜合思維能力。通常表現為高IQ,低EQ。

  小聰明綜合症表現為:

  1)自以為是,自認比其他人聰明,喜歡與別人做比較,容易遭到別人的反感與厭惡;

  2)愛賣弄或者炫耀自己的才華或者能力,常對所有話題都敢誇誇其談,無知者無畏;

  3)常常覺得不滿足,追求別人的讚賞和肯定,常常以此得意;

  4)容易隨波逐流,做事浮躁,不能識大體,總是糾纏於細節;

  5)在不弄清事物原委的前提下,就進行肆意的揣測和兀自判斷,追求急功近利。

  小聰明綜合症的形成與個人自我意識發展相關,是對「現實我」的認識和評價超估,以至形成虛妄的判定,顯得過度自信,愛慕虛榮。

  楊修小聰明綜合症的根源

  楊修的小聰明綜合症是與其家學淵源有極大關聯。楊氏家世為漢名門,祖先楊喜在漢高祖劉邦時期就封侯拜相,史書記載:「自震(楊震)至彪(楊彪),四世太尉。」如此顯赫的家世,只有四世三公的袁氏世家可以媲美。

  與風光無限的先祖比較,楊修的個人才華毫不遜色。他才思敏捷,聰穎過人,在當時頗有令名。

  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又任丞相府主簿。可以說,楊修的確是有自負的資本。據《三國誌》《曹植傳》記載:「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又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可見楊修才華出眾,能力超群,所以深得曹操的信賴和器重,曹操才會任以「總知外內」的主薄一職,而且「事皆稱意」。

  而由「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的狀況可見,當時連魏太子曹丕也要巴結他,而其中的「並爭」交好,可以想見當時楊修受熱捧的程度之深,引得人人都想要討好他,可以想見他當時地位之重要。另一個側面,這也可證明楊修當時是深得曹操信任和倚重的府吏,而且關係比較密切,經常參與曹操的政治軍事活動。

  望族之後,滿腹才華,深受賞識和重用,如此種種,都促成了楊修自負愛現人格的發展和深化,而最終,他的才華和自負卻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不禁令人歎惋,可謂「聰明反被聰明誤」。

  警惕職場中的「楊修現象」

  在現代職場中,「楊修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這些人一方面習慣於猜測上司的意圖行事,看著上司的眼色走路,另一方面又表現得極為自負,總顯著自己比別人聰明,不斷向人炫耀自己的猜測能力。因而,他們不僅難於獲得同事的喜愛,更會引起上司的反感。

  古人有訓:君子善斷,小人善猜。整天猜測上司的意圖的人是小人,總是炫耀的自己本領的事是小聰明。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職場中的「楊修現象」呢?

  1)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過多的揣測甚至張揚賣弄,不僅會讓人覺得浮誇和不可靠,還會讓他人產生反感情緒和戒心,不利於職場人際的發展。所以,在職場中,人們應謙虛好學,注重知識的積累,不求速成。

  2) 推測有據,言之有理

  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要肆意對自己不瞭解的問題誇誇其談。特別是在揣測某些事物時,例如上司的心思,應基於事實,有理有據,瞭解事物的各個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質。

  3) 三緘其口,沉默為金。

  在公司做重大決策時,要學會三緘其口,不要過多參預決策。一方面鋒芒過露,會引起上司的戒備,不利於職場的發展,另一方面,個體無法負擔起決策失誤的後果,即使需要做出決策的判斷,也應慎言慎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