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細節 生動詮釋真理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這是新聞從業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今天的新聞都可以成為明天的歷史,能真正成為歷史的,必是經過時間的積澱,經得起篩選、檢驗的新聞;而能留存下來,並啟示後人的新聞,往往以細節取勝、以細節打動人心。文字如此,攝影也是如此。



1985年,永吉路。送煤的板車經常出沒在街頭

    2008年10月2日,新民晚報「目擊」版上的「上海·我們的故事」欄目,刊登了一幅圖文並茂的作品《灰飛煙滅》,它攝於1985年,距今已有24年,畫面上凸現的一隻隻排列整齊的煤餅和那個汗流浹背的辛勞背影,給了讀者強烈的視覺感染。這些煤餅和這個背影,令人清晰地記起上海無數家庭都曾有過的每天清晨生爐子的經歷,因而又想到今天家家戶戶清潔而明亮的燃氣化廚房。這就是細節的力量、細節的衝擊。透過這樣的細節,勾起人們今昔對比,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30年帶來的變化,對「發展是硬道理」做出了最生動的、來自民間底層的詮釋。


1991年,上海南市區老城廂。
這裡每天「晨曲」的第一個音符便是生煤爐

  《熄火的老虎灶》是另一個生動的例證。它刊登於2008年9月9日新民晚報第8版,同為「上海·我們的故事」欄目。照片攝於上世紀90年代初,截取的是一個悠久而即將消失的行業鏡頭,放大的是市井生活的一個細節畫面。曾經,到老虎灶泡開水是許多居民每日生活的第一件事情,因家中煤爐能力有限,管燒三頓飯已經不易,用水就只好借助於老虎灶。如今,老虎灶的使命已經完成,上海幾乎沒有一個家庭再為一壺開水傷腦筋。照片抓住的是「開門七件事」當中的又一個細節。正是通過這一細節,折射出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

  所謂細節,就是組成事物的細微片段。細節可以將抽像變為具體,將粗略變為詳盡,將表面變為本質,將理性變為直觀,將疏遠變為親近。細節具有的滲透力,恰如一句唐詩所說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幅新聞攝影作品,如果有了令人難忘的細節,就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就能把或許不太好理解的真理,闡釋得更加生動具體、通俗易懂。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