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男人逛街購物也瘋狂

男人應該放棄運動轉而開始逛街購物嗎?他們是否會象女人一樣在服飾上花費同樣多的金錢?法國第一視覺(Premiere Vision)面料博覽會委託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以上預測可能很快將成為現實調查名為「雄性激素過剩;男性&時尚/未來」,調查預測男性將放棄對外觀的古板態度,而接納更趨同於女性的價值觀,比方說通過服飾來表達他們的個性與特立獨行。調查結果顯示他們將對外貌與形體更加敏感。實際上,男性已經增加了互聯網上的時尚支出:2000年,只有不到2%的男性曾在網上買過服飾產品,但去年這一比例已增至15%。

  以上調查基於時長為90分鐘的訪問,調查對像包括美國、歐洲、中國和日本的關鍵國際時尚市場中的8000多名男性。根據答案的不同,調查將男性劃分為三個消費群體:「S6」男性年輕而富有,熱衷於培育個人風格;「S4」年齡在45歲以下,擁有固定職業,希望樹立成功的形象,非常容易受到品牌驅動;「S2」則包含對價格敏感的中年父親。

  國家間的差別十分明顯。例如:17%的受訪英國男性都屬S6類別;僅有7%屬S2類別。在美國,情況則恰好相反:只有9%的男性屬S6類別,15%屬S2類別。

  此項調查的作者拉裡?漢森(Larry Hassan)總結了不同市場間的差別:中國男性希望社會和諧;歐洲男性希望從內到外都流露出成功;美國男性希望改頭換面以吸引異性;日本男性的目標則是看起來強壯。

  調查還發現,歐美男性與外貌的關係和中國日本男性也存在明顯差異,歐美男性更加注重內在導向(修飾外表及保持清潔就等同於活力與幸福),日本和中國男性更偏向外在導向(目標是被人敬仰)。男性通過服飾來表現男子氣概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在美國16%的男性認為這很重要;在歐洲這一比例升至26%,在中國的比例為30%,在日本的比例為35%。

  這篇報道有趣的發現是:與西方相比,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國男性的樂觀主義。漢森指出,美國男性普遍遭受「中產階級憂鬱」的困擾,這縮減了他們在挑選服飾上的胃口,而「在當前的中國差異性正呈爆炸式增長」。事實上,來到這裡的遊客很難不注意到許多男性將他們的頭髮染成標新立異的顏色,譬如:猩紅、深藍和淡黃。

  調查的相當多一部分專為中國進行,那裡的男性正在重新書寫傳統的開支模式。在西方,女性在服飾上的花銷超過男性的兩倍(具體比例為七三開),但在中國這一比例則接近55%對45%。第一視覺的總裁菲利普?帕斯奎特(Philippe Pasquet)說:「購物對很多中國男性而言簡直是『零售娛樂』。」漢森補充說,在今天的中國,男性團體購物已經和女性團體購物一樣的常見。

  然而,這類趨勢將如何轉化為消費者購買模式呢?漢森認為,由於亞洲男性尋求社會和諧,他們會為了適應永久性轉變而作出嘗試,迫使其在中西方價值間達成妥協。在中國這類例子屢見不鮮:中國最受歡迎的運動品牌是李寧(Li-Ning),它那彎曲的標誌與耐克獨有的Swoosh(意即「嗖的一聲」)驚人的相似。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喬丹(Qiaodan)則取自美國籃球明星喬丹的中文發音。

  帕斯奎特預測,男性將越來越依照感覺來挑選服飾,他們的衣櫥也將日漸繽紛多彩。那麼,我自己能充當這場變革的代言人嗎?漢森細細打量了我所穿的Paul Smith靴子、牛仔褲、費雷(Ferre)襯衫和阿瑪尼針織「貝克漢姆」上衣。他說:「作為時尚作家,你屬於一個袖珍的國際精英團體,即統計學上的離經叛道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