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蘭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

 馬蘭,別名雞兒腸,是廣泛分佈於長江流域的一種野生植物,多散生於城郊農區隙地荒野,在我國江蘇、安徽等地被普遍採集食用。近年來開始進行小面積人工栽培。馬蘭以嫩莖、嫩葉為食用器官,俗稱馬蘭頭,清香可口,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具有清熱解毒、消食除濕等藥效。清炒、涼拌、做湯均宜。

  一、特徵特性

  馬蘭為菊科馬蘭屬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株高30-50釐米,莖直立,紫紅色或青綠色,粗0.4釐米。葉倒披針形,互生,葉色深綠,葉長3-10釐米,寬1-5釐米,全緣,無葉柄。頭狀花序,著生於枝頂,秋季開花。果實為瘦果,褐色,倒卵形。

  馬蘭適應性強,耐熱,耐瘠,耐寒,喜冷涼濕潤氣候。生長適溫15-20℃,可耐-5至-7℃低溫。低溫時生長緩慢,氣溫過高,植株纖維多,品質差。栽培中以肥沃壤土為好。

  馬蘭的主要品種按嫩莖顏色可分為紅梗品種和青梗品種。按葉形可分為尖葉品種、板葉品種和碎葉品種。尖葉馬蘭葉片窄長,早春萌發早,生長快,上市早,但產量一般;板葉品種葉橢圓形,大而厚,萌發略遲於尖葉品種,但產量高,品質好;碎葉品種葉片小,產量低,萌發遲,品質亦較差。

  二、栽培技術要點

  1、整地種植。選擇富含有機物的田塊,耕翻曬(凍)?,重施有機肥,整地作畦,畦寬1.5-2米,溝深15-20釐米。種植分兩種:?分株栽種。春、秋季均可進行。4-5月採收結束後將植株連根挖出,剪去地下部多餘的老根,將已有根的側芽連同一段老根切下,按株距25釐米移栽到整好的畦面上,每穴3-4株,踏緊澆足水,5-7天成活。秋季於8-9月栽種,挖取地下宿根,地上部留10-15釐米,剪去老枝老根,栽於畦面。活棵後及時追肥促發棵。?種子直播。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進行,每畝用種量500-750克。撒播或條播。條播行距25釐米,播後輕踏畦面,澆足底水後覆蓋地膜。種子萌芽出土後揭掉地膜。

  2、田間管理。?肥水管理。栽種活棵後或幼苗2-3片真葉時、每次採收後及扣棚前,每畝施腐熟稀糞水肥750-1000公斤。糞水應順行間澆施,減少對產品器官的污染。馬蘭生長期間,應經常保持畦面濕潤,尤其秋季分株後,要經常澆水,促進根系生長和早春萌發。雨季及時排澇降漬。?中耕除草。植株封行前,經常清除田間雜草,並結合追施肥水,促使植株生長發育。?覆蓋。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進行。砍去地上部老樁,清潔田園,中耕,施肥,扣棚蓋膜。?病蟲害防治。野生或露地栽培的馬蘭很少發生病蟲害,一般不用藥。覆蓋栽培時注意防治白粉病,可噴灑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

  3、採收。露地栽培3-4月採收上市,大棚覆蓋栽培的,扣棚25-30天,可陸續採收至翌年早春。分批採收,留小收大,用剪刀剪取。一般可收穫3-4茬,畝產量750-1000公斤。
返回列表